“炽热”守护
(资料图)
【人物名片】王培晨,南部战区海军某旅一级上士,先后2次荣立三等功。
星河倒悬在山峰之上,漆黑的山林如一头蛰伏的猛兽。
在密林深处的雷达阵地上,灯火昏黄,人影绰绰。钢花飞舞,“嗞嗞”的电焊声萦绕耳畔,一个瘦削的身影举着防护面罩,小心翼翼地焊接雷达破损部位,豆大的汗珠顺着他的额头滑落。
电焊时,焊点的最高温度能达到数千摄氏度,随之产生的辐射、强光、烟尘,都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但这样的工作,雷达技师王培晨一干就是11年。
谈及王培晨,战友们开玩笑说:“他是雷达技师中最会电焊的,也是焊工中最会修雷达的。”
11年前,为了修复雷达突发故障,第一次独立值班的王培晨,不得不独自摸索着使用电焊。由于业务不熟,他用了几个小时才完成修复工作,险些影响值班任务。
“一年基本入门,两年独当一面,三年勇挑大梁。”看着值班室墙上的标语,王培晨下定决心,一定要把电焊技术练扎实。从那以后,他起早贪黑地泡在值班室,逐个细节琢磨,逐项技术练习……
一次巡检任务中,王培晨发现雷达方舱的空调铜管漏氟。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小问题,却有可能导致大事故——如果空调不能有效制冷,雷达发射系统会因温度过高而突然停机,影响战备任务。
空调铜管位于方舱尾部的狭小空间内,那里管道密布,阴暗狭窄,很难展开维修。看到战友们面露难色,王培晨主动站了出来:“我来试试。”他咬着手电筒,一点点挪进方舱深处。
“啪……”就在此时,方舱内传来一声脆响,揪住了所有人的心。原来,王培晨在切割旧铜管时,切割片意外断裂,飞速旋转的碎片瞬间在他的手指上割开一道伤口,鲜红的血液不断涌出。他拿起身旁的一块维护布裹住伤口,忍痛继续施工。
切割完成后,满头大汗的王培晨又开始焊接新的铜管。由于空间有限,无法使用防护面罩,他目不转睛地盯着接口处,四溅的火花伴随着高温扑面而来,腾起的烟尘呛得他不停地咳嗽。
几十分钟后,空调终于再次吹出凉风。此时,已经浑身湿透的王培晨从方舱内缓缓爬出,手指上的伤口早已在高温的炙烤下结痂。
这件事让王培晨在该旅出了名,“会电焊的雷达技师”成了他的专属标签。
“雷达是守护海空安全的眼睛,我们雷达技师就是这双眼睛的守护者,再苦再累都不能有丝毫懈怠。”这些年来,王培晨修复过数十部雷达,完成了上百次的抢修任务。他记录的雷达常见故障维修手册,摞起来有半米之高。
“铁肩铁拳铁胆建忠诚,摸爬滚打的岁月苦练真本领……”在新雷达技师培训毕业典礼上,王培晨作为教员代表,献唱了他最喜欢的《火辣辣的军营滚烫烫的兵》。虽已不再是多年前的那名新兵,但在王培晨心中,对军营与战位的这份炽热,从未消退过。
上一篇 : 基层水利特岗生专科招生受青睐 共录取160人,其中132人超过本科线
下一篇 :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