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光明日报》第7版以《黄河沿线博物馆负责人聊“镇馆之宝”——文物之光照亮中华文明浩瀚星空》为题,聚焦黄河文化,其中,山东博物馆副馆长高震讲述“镇馆之宝”,以下为报道内容:
编者按
(资料图片)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心系黄河流域生态和文物保护工作。在运城博物馆考察时,他强调,博物馆有很多宝贵文物甚至“国宝”,它们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要深入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
本期,我们邀请黄河沿线几位博物馆负责人分享“镇馆之宝”,通过这些珍宝的熠熠光华,认识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感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一线讲述】
山东博物馆展出的商代青铜器亚醜钺。新华社发
前不久,山东博物馆“海岱日新——山东历史文化陈列”全新展出,亚醜钺、银雀山汉简等十件“镇馆之宝”全都在列,生动讲述了三千年齐鲁文化史。
亚醜钺是目前全国出土制作最精美的商代青铜钺,它通长32.7厘米,刃宽34.5厘米,钺正反两面铸有铭文“亚醜”二字。钺在发明之初是一种武器或者工具,后来逐渐演变为权力的象征物。亚醜钺器身作透雕人面纹,圆睁的双目、龇牙咧嘴的神态传递出一种不怒自威的信息,既符合商代青铜器的装饰风格,又与钺象征王权的暗示相符。
我们通过赋予其卡通化造型,打造富有文化内涵又不失可爱的IP形象,让其面目不再“可憎”。在我们博物馆推出的“鲁博冷知识”短视频里,亚醜钺“张口说话”,让博物馆与观众的距离更为贴近,也让晦涩难懂的考古知识更容易被人接受。
针对不同人群的消费需求,我们围绕亚醜钺开发了多种网红文创产品,以及书签、帆布包、尺子等一系列生活用品,深受观众喜爱。我们还创新性地通过手游,在保留文物基本形象特征的基础上,为亚醜钺赋予动态形象,使其以AR的形式出现在游戏中与玩家互动,将历史文化信息拓展到更广泛的观众群体。
另一件“镇馆之宝”银雀山汉墓简牍,包括多部古籍及古佚书,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竹简是十分脆弱的有机质文物,对温湿度、光照等的要求很高。为了更好地保存展出此类展品,近年来,我们搭建了数字展览体系,截至目前,已经正式对外发布数字展览20多个。当人们看到这些竹简,在惊叹古人智慧的同时,也会生发出对文化传承发展的思考。这,正是我们工作的价值所在。
上一篇 : 安徽长信安昌健康医疗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_当前关注
下一篇 :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