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 记者 李娇俨
【资料图】
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今天迎来了不一样的文化氛围。
6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首届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开幕强调,我们要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不断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6月8日,首届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迎来了8场分论坛,分别围绕文艺创造、数字出版、电影产业、历史文化遗产、文化贸易等议题展开交流探讨。在这个重磅论坛现场,于专家们的思想碰撞之中,我们找到了贺信里的几组关键词。
关键词一:守正创新
新主流大片的发展,与中国电影的发展和进步息息相关。近年来观众的新审美趋势表明,他们需要更多更具现象级的代表作。如《长津湖》及《长津湖之水门桥》,成为了中国影史系列电影的票房冠军,提振了电影行业的行业士气。
如何延续新主流电影创作成果,固本拓新?6月8日,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博纳影业集团总裁于冬在电影业高质量分论坛上说出了12个字: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这12个字可以说是新主流影视作品的创作指南。”他说。
博纳影业在新主流大片的创新之路上进行了反复地探索、实践和创新,不仅积累了丰富宝贵的经验,更坚定了电影创作的信心。于冬表示,接下来,深耕主流题材夯实基石,结合新的现代电影理念和新的现代电影技术手段的尝试,运用好虚拟现实、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手段,继续给新主流电影带来新的创作表达。
据悉,在影片储备方面,目前博纳影业已经有《血战上甘岭》《智取威虎山前传》《汶川大地震》等主旋律题材影片正在筹备。
关键词二:文化自信、开放包容
在论坛现场,记者感受到了,中国电影、中国游戏正在加大步伐“走出去”。
据介绍,2019年,全球电影票房411亿美元。于东说,中国电影市场要超越千亿票房,中国的电影公司就要冲到世界排名前六去。这不仅需要企业自身的努力,还需要广大观众和中国的资本市场的合力托举。未来,在中国电影产业规模扩大之后,中国电影跟国际竞争的底气和勇气就会与日俱增,我们的出口能力,国际影响能力也会与日俱增。所以,要有这份雄心和这份野心,要在未来的10年跟好莱坞大公司同台竞技,争夺全球市场。
那么,如何扩大中国电影的产业规模?
于冬认为,当前电影市场需要更多类型头部电影来扩大容量的同时,也需要修复目前已经塌陷的中腰部电影。更为丰富的类型片市场供给,才是行业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除了电影,在全球,中国游戏也正在参与塑造新的流行文化。
作为专注海外游戏研发与发行的游戏公司代表,沐瞳科技副总裁王庆延8日出席了2023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促进文化贸易圆桌会,在接受采访时,王庆延告诉记者:“中国游戏和电竞正在塑造新的全球流行文化,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也为此提供了丰富的土壤和养料。”他坦言,在创业之初,沐瞳就坚定地把中华传统文化元素融合到游戏作品中。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灵感,以英雄对弈为核心,结合历史人物与神话原型,创造出了极具中国元素的游戏产品。“通过游戏,我们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带到了世界各地,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全球亿万玩家见面。”他说。
据介绍,沐瞳《Mobile Legends: Bang Bang》(简称MLBB)中有多个中国元素英雄和20多款中华元素皮肤,覆盖了京剧、武侠、仙侠、春节、水墨、神话等多个主题,让全球更多用户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较大兴趣。
王庆延还指出,游戏与电竞也是各国文化交流融合的平台,秉持充分的尊重和开放的心态去学习和理解当地文化,是克服文化信息差的关键。这些元素都是在助力全球文化共通相融,催生出新的文化内容。
关键词三:交流互鉴
作为2023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新媒体时代的国际传播创新”分论坛的嘉宾之一,新华社国际部海外社交媒体采编室主任徐海静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作为国际新闻、国际传播的主力军,必须要顺应移动化、社交化、可视化的传播趋势,及时做出转型,更好地向世界传递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
徐海静长期从事国际传播工作,作为受邀嘉宾,她特别关注媒体融合发展领域。在此次论坛上,她分享了新华社近年来在国际传播融合创新、技术赋能方面的一些思考和实践。
徐海静介绍,新华社国际部本来是一个传统的文图报道部门,针对国际传播领域出现移动化、社交化、可视化的趋势,她们作为主力军和国家队,这些年来一直持续努力去顺应、把握趋势,从传统的文图报道向可视化产品生产做出了转型,并且取得了比较好的宣传效果。
《美美与共——“一带一路”上的文明对话》系列微纪录片是他们今年推出的典型可视化产品,其中有一集聚焦中国民乐的重要乐器——琵琶。她举例,琵琶是沿古丝绸之路从西域传入中国,然后在中国得到了本土化的演变和发展。而当他们走进中东,看到埃及演奏家横抱着琵琶始祖的乌德琴,弹奏起《茉莉花》时,不由得感慨中华文明开放包容的姿态,以及在同其他文明的互通有无、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产生了持续的传播力。
徐海静表示,“一带一路”倡议正是源于中华文化“天下大同”的理念,不仅致力于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同样致力于促进不同国家、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交融,而国际传播就是把这样的中华文明特质介绍给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 : 中信证券:当前偏低估值背景下银行板块步入可积极配置区间
下一篇 :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