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百家姓”变成“一家亲”?本周是首个上海市红十字博爱周,在日前举办的博爱论坛上,来自徐汇区虹梅街道华悦家园的陈近清,分享了从事社区工作15年来的“百转千回”。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她将红十字精神融入基层治理,诠释如小草一般迎难而上的坚韧力量。
困难重重红十字精神融入治理
华悦家园小区位于徐汇区虹漕路,是虹梅街道辖区范围内最大的一个小区。这一建于2014年的动迁社区,拥有着3002户、8000余人。小区内房屋出租率高达60%以上,流动性大,居民原住址涉及5个街镇、15个宅基地,管理和治理非常复杂。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三年前,陈近清来到这里,陌生的环境与居民初见时的不信任感,是她在华悦家园遇到的首要难题。
这并不是陈近清多年工作中遇到的唯一难题。此前,她所在辖区内的邹家宅,卫生环境差、违法搭建乱、安全隐患大,又因沿河蒲汇塘,汛期水位上涨宅子里倒灌现象频繁,一度成为城市治理的难点和痛点。从综合整治、品质提升到自管自治、顺利动迁,陈近清都全身心投入其中。
如今来到华悦家园,变的是所在的社区,不变的是她对居民那颗真心和对事业的拼尽全力。作为一名居民区党总支书记,也是一名社区红十字工作者,15年的工作经历,让陈近清发现,红十字所倡导的“人道、博爱、奉献”,可以成为一座桥梁、一根纽带,将不同的人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让“百家姓”变成“一条心”。
迎难而上如小草一般坚韧奉献
小区内有居民遇到生活上的困难,陈近清听说后多次上门与对方谈心,并积极联系心理咨询与法律援助,同时坚持“助人自助”,最终也见证了对方顺利走出阴霾。初期,居民因不信任而不配合的情况也偶有发生,但陈近清不曾灰心,也不曾放弃,仍旧坚持为居民做好每一件事。
“在这个岗位肯定要尽心尽力的。困难确实有很多,但总要有人去做,那就不如我去做吧!”说这句话的时候,她的眼中满是坚定,正如她的微信头像,与她所喜爱的那句《荀子》中的名言:“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
在与陈近清的交谈中,记者发现,她曾无数次将自己比作小草:工作期间摔伤手臂导致桡骨骨折、由于劳累过度导致晕厥、拆石膏时仍然无法放下小区中的各类事务……回忆起这些过往的艰辛,她还是会有所触动,却最终化作一句“都过去了”。
“我觉得我就像小草一样,大家说我看起来挺柔弱的,但我有韧劲,要尽自己所能,把自己的能量用足,要对得起这份工作。”强大的内心和踏实肯干“钉钉子”的精神,让陈近清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坚持为广大居民提供更加精准化和精细化的服务。
小区南侧增开一扇方便居民通行的边门、垃圾厢房的落成……这些落到实处的便民工程、其间将心比心的沟通,以及坚持的全过程民主,让她最终收获了居民的信任与认可。
辐射他人志愿者团队愈发壮大
“我想自己多做一点,带动起身边的人,让大家更快乐、更幸福一些。”陈近清在采访中这样告诉记者。事实上,她的奉献精神,也的的确确在潜移默化之中,感染了社区中的其他人。
依托党建引领,社区通过党员带动群众、老带新的方式,形成了良好的凝聚力,“三驾马车”的共同努力,构建起多渠道发掘的志愿者团队。
同样是红十字志愿者之一的朱卫东,在小区里承担了调解社区居民矛盾、紧急就医配药、走访慰问特殊群体等一系列工作。他曾多次夜里自驾送居民紧急就医,为居民代配药。在华悦家园,红十字的力量已经成为了助力基层社区治理的有益补充:每周四的清洁家园,志愿者团队捡垃圾的行动既整洁了楼道,又让更多居民看到了社区的力量,并自发加入其中。
用人道之心帮助人、用博爱之情凝聚人、用奉献之举引导人,在陈近清、朱卫东等人的行动中,小区红十字志愿者已经由原来的十几人发展到二百多人,真正让百家姓成为百家亲,百家亲变成了一条心。
上一篇 : 王子与贫儿故事梗概500_王子与贫儿 故事梗概450字-每日焦点
下一篇 :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