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病康复在社区 文明服务在身边
东栅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努力打造“15分钟医疗圈”
(资料图)
■撰稿 朱沈佳 谢梦骑
图片由东栅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
近日,南湖区东栅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支部“德邻好家医”志愿者服务队走进社区开展义诊,为居民提供健康检查、用药指导、慢性病诊治等服务。同时,志愿者服务队又给社区老人送去了“高血压健康教育”公益讲座,帮助居民树立起健康生活理念。
优化家庭医生团队服务内容、开展上门接种……今年以来,东栅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围绕文明单位创建,全力保障辖区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全力当好居民健康“守门人”,完善优化医疗设施,不断提升基层卫生医疗服务水平,为群众增添获得感、幸福感。
“家医”守护居民健康
“居民们,请先到这边排队测量身高体重。”3月27日上午,东栅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德邻好家医”志愿者医疗服务队走进双溪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非酒精性脂肪肝行为干预项目”体检活动。
今年年初,东栅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刘星课题组,共同开展“基于IMB模型的社区管理对居民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干预效果分析”研究项目,希望通过项目的实施,辖区的家庭医生能更好地从改善饮食和提升锻炼方面管理患者日常,帮助他们改善脂肪肝病状。
去年以来,东栅街道家庭医生签约工作持续提升,截至去年年底,完成规范化签约3万多人,辖区人口签约率为46.7%。同时,围绕“两慢病一体化”门诊建设,东栅街道已逐渐探索出一套“一站式检查”诊疗模式,实现医疗随访新融合。
近年来,东栅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积极推进基础性重点学科建设和特色专科建设,确立了以全科医学科为发展重点,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签约门诊为创建单位,以中医科、儿童保健科为创新型特色专科,以犬伤门诊、小儿推拿、安宁疗护、检验、彩超为侧重专科的发展格局,医疗服务水平逐年提升。
目前,中心通过成立医疗安全和质控小组,坚持每季度开展医疗质量控制、处方点评工作,组织医务人员认真学习各项医疗法规、医保政策,增强规范意识,组织业务学习、急诊演练,开展疑难病例讨论、中医查房和上级医师查房,提升医疗诊断水平;组织参加“优质服务基层行”回头看暨省级“社区医院”创建,在年度现场复核中以优异的成绩通过评审,并成功创建省级“社区医院”。
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更有温度
“没想到这么晚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开着。”前几天,家住九曲社区的陈女士的孩子不慎被犬只咬伤,听说东栅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专门的犬伤门诊,便带着孩子赶过来看病。
经过挂号、就诊、接种,整个过程只花了10多分钟,陈女士就带着孩子回家了。“针对犬伤这种容易遇到的突发情况,我们开设了24小时门诊。”东栅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说。
走进东栅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宽敞明亮的就诊大厅,醒目的导诊台,各个科室设置完善,楼道里干净整洁,患者在医护人员的引导下有序就医。在不少居民看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设备和医疗条件完全能满足一般性疾病的诊疗,在“家门口”的医院看病不仅方便,还能体验更便捷的服务。目前,南湖新区(东栅街道)在双溪、云阳、南江社区建立了卫生站,保障居民能够开到日常用药。
近年来,东栅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逐渐开设了康复病区,成为嘉兴市公立医疗机构医养结合试点单位,承接市犬伤中心门诊服务,与市妇幼保健院合作成立南湖区儿童健康生长中心,建设安宁疗护病区等重要项目,并开设“两慢病一体化门诊”,初步探索建立了全专科联合诊疗模式。
“要实现‘15分钟医疗圈’,街道卫生服务中心的作用不可小觑。”东栅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孙志华表示,目前,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在传统医疗的基础上,统筹公共卫生配套体检和全科诊疗,成为医疗、预防、保健、健康教育等“六位一体”的综合性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将“小病解决在社区”的愿景带进现实。